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根据Statista与IoT Analytics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工业/制造业物联网的市场规模达约在2100亿美元左右。因为工业场景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较长的产品研发迭代周期、以及分散化的市场很难形成规模足够大的收益,所以各类平台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商业模式普遍还是摸索
物联网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中国在物联网基础建设方面走在了世界第一。《世界万物智联数字经济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末,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93万个,形成了面向不同行业应用需求的差异化接入能力。截至2024年8月末,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到25.65亿户。
在数字经济加速渗透的全球浪潮中,物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的核心纽带,正深刻重塑产业形态与社会生活。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基础、政策扶持与应用场景优势,已成为全球物联网发展的重要策源地。从智能家居的全民普及到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落地,从智能交通的效率提升到智慧城市的生态构建,物联网技术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进经济社会的每个角落,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治理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工业物联网(IIoT)是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通过连接和集成工厂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和企业级应用软件,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和协作,从而提升工业生产和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它利用传感器、通信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术,实现工业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的生产和管理。
当前,工业物联网产业已突破传统连接边界,形成了“端-边-管-云-用”五维融合的技术架构。在感知层,多模态传感器网络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全息感知,例如西门子推出的工业级5G+UWB定位芯片,使设备定位精度达到10厘米,较传统方案提升10倍;海尔卡奥斯研发的温振复合传感器,使设备预测性维护准确率提升至92%,故障停机时间缩短63%。在平台层,数字孪生技术重塑生产范式,例如PTC的ThingWorx平台通过实时数据映射,使产品研发周期缩短41%,试错成本降低58%。
当前,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纷纷将工业物联网列为国家级发展战略,中国凭借完整的工业体系、海量数据资源与政策强力支持,正加速从技术跟随者向标准制定者与生态引领者转变,工业物联网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与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枢纽。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工业物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中国工业物联网产业生态的构建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政策层面,“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战略文件明确将工业物联网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地方政府通过专项补贴、试点示范项目加速技术落地;市场层面,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加大与消费需求升级倒逼企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内生发展动力。二者协同下,产业呈现“政策引导标准建设—试点示范积累经验—龙头企业带动普及—中小企业逐步渗透”的发展路径。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组织在生态构建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推动产业链对接、组织产业联盟等方式,促进跨领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
根据Statista与IoT Analytics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工业/制造业物联网的市场规模达约在2100亿美元左右。
因为工业场景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较长的产品研发迭代周期、以及分散化的市场很难形成规模足够大的收益,所以各类平台的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商业模式普遍还是摸索着过河的状态,整个产业发展的速度不及想象中的那么快。
工业物联网大规模普及仍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工业传感器、高端芯片等核心硬件依赖进口,国产化产品在精度、可靠性与寿命上与国际巨头存在差距;标准体系尚未统一,设备接口、数据格式、安全协议等缺乏全局共识,增加了系统集成难度与成本。商业层面,投资回报周期长制约企业投入意愿,尤其中小企业面临“不敢转、不会转”的困境,数字化改造成本与短期效益难以平衡;数据价值变现路径不清晰,多数企业仍停留在数据采集阶段,缺乏从数据到决策的闭环能力。生态层面,跨行业数据共享机制缺失,企业间存在数据壁垒;人才结构性短缺,既懂工业机理又掌握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了技术落地与场景创新。
针对上述瓶颈,行业正探索多维破局路径:政策端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设立专项基金扶持传感器、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同时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转型成本;市场端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鼓励龙头企业开放技术平台与数据资源,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协同升级;标准端加速构建涵盖技术、安全、管理的全体系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话语权;人才端加强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设立交叉学科,定向输出工业物联网专业人才。
当前工业物联网产业正处于从“技术可用”向“价值可见”的关键转型期。早期发展以技术验证与单点突破为特征,企业聚焦设备联网率、数据采集量等基础指标;随着技术成熟与场景深化,行业重心正转向数据价值挖掘与商业模式创新,如何将技术能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效率提升、质量优化与成本下降,成为检验工业物联网价值的核心标准。这一转变不仅要求技术体系从“能连接”向“会思考”进化,更需要产业链主体从“设备供应商”向“价值合作伙伴”转型,通过共建开放生态、共享数据资源、共担转型成本,推动工业物联网从概念普及走向规模应用,从政府驱动走向市场内生增长,最终实现整个工业体系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想要了解更多工业物联网产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5-2030年工业物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3000+细分行业研究报告500+专家研究员决策智囊库1000000+行业数据洞察市场365+全球热点每日决策内参bwin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