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in官网入口

新能源行业分析:美国对华新能源产业链十年政策梳理、复盘、展望
发布时间:2025-08-13
 核心观点:在过去的13年中,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对美出口,美国政府出台了诸多限制性措施,所有政策指向已经十分明确——要逐步减少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依赖。  虽然用“脱钩”来形容过于武断,也不符合事实,但除无可替代、价格敏感度低或确实竞争优势特别明显的环节外,中国供应链出口美国的空间未来将持续被压缩,短期看应把握2025年抢发和关税豁免黄金窗口期,长期真正有竞争力的看,中国供应链出口美国需要通

  核心观点:在过去的13年中,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对美出口,美国政府出台了诸多限制性措施,所有政策指向已经十分明确——要逐步减少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依赖。

  虽然用“脱钩”来形容过于武断,也不符合事实,但除无可替代、价格敏感度低或确实竞争优势特别明显的环节外,中国供应链出口美国的空间未来将持续被压缩,短期看应把握2025年抢发和关税豁免黄金窗口期,长期真正有竞争力的看,中国供应链出口美国需要通过技术和成本领先来弥补加关税、竞争对手补贴造成的竞争弱势。

  不过从股价层面来看,美国政策波动对于大部分中国公司来看只是扰动而非主要矛盾,核心还是要关注产业供需情况形成的周期位置,本文通过对美国对华新能源产业链的政策波动复盘展望,也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借鉴。

  为什么美国会对中国新能源产生限制壁垒?绿色能源转型必然趋势带来的需求激增与美国及其盟友产能处于明显落后,两者形成了激烈矛盾,引发美国政府出手干涉,试图缩减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给本土产能或盟友(主要是日韩)留下充足的追赶时间。

  美国对中国新能源限制政策有哪些?包括但不限于双反调查、反规避调查,关税措施,通过UFLPA法案扣押含新疆成分的硅料、汽零铝件,通过本土化比例、非中国比例、外国实体等要求限制中国企业及其客户获得补贴等。

  在股价层面,美国政策只是短期扰动,一直不是主要矛盾,对股票的影响小事件1-2天,大事件1-2周,随后逐步修复,核心矛盾依然是美国业务对单位盈利的影响程度(可能需要等到业绩有反应才会最终体现在股价);政策落地后短时容易发生错杀,可根据个股核心矛盾判断加仓时机;后续应当减少对美国政策的过度反应

  实际影响如何?关税层面,中国发出的产品成本大幅增加,企业此前通过去东南亚、欧洲、韩国、北非、北美等地区建厂来规避关税问题,但参照光伏反规避调查,美国可能进一步要求主材本地化,或直接提起对上述国家的双反调查,因此转口贸易并非一劳永逸。补贴层面,目前所有中国公司及25%以上股权子公司均属于被禁止外国实体,无法获得任何美国补贴;若无法符合援助比例要求,则客户也无法获得补贴。

  巴黎协bwin官网定:全球各国低碳转型,控制升温1.5-2度以内。全球针对气候变化政策最早可追溯至《巴黎协定》,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国际条约,为全球低碳转型提供了一个持久的框架,也为后续全球各国进行能源转型奠定基础。

  《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本世纪全球气温升幅限制在2℃以内,同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限制在1.5℃以内的措施,目前共有194个缔约方加入。协定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自2020年起各国按要求提交国家自主贡献,传达减排目标和将采取的行动。

  1975年美国CAFE法案设定初衷是为减少进口石油依赖,但客观上推动了碳排放减少,后成为清洁能源政策中的重要准绳。

  2009-2017年,奥巴马政府推出一系列清洁能源计划,提出碳排放限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

  2021年拜登上任后建立“绿色新政”框架,回调政策,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并推动能源外交重返全球气候治理;推出IRA法案加码光储电站ITC/PTC补贴并十年不退坡,带动美国光伏和储能产业快速发展。

  2017-2021年以及2025年至今,特朗普执政期间对清洁能源政策态度相对消极,主导退出巴黎协定,推出OBBB法案提前退坡清洁能源补贴,并扩散外国实体限制至所有新能源政策,严格限制中国公司股比和供应比例。

  2023年起,受益于拜登上台后提升美国新能源发电端ITC/PTC税收抵免比例,叠加国内铁锂电池技术迭代、锂价持续下行,美国储能经济性逐步凸显,预计全生命周期IRR接近20%。

  2023-2024年美国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分别达25.98、37.14GWh,同比分别增长90%和34%;2025年1-4月新增装机容量8.78GWh,同比增长103%,需求保持高速增长。